在茅臺鎮,有兩種城市畫像:A面是慢生活,B面是快節奏,而連接這兩個對立面的,是酒。呈燎原之勢的“醬酒熱”,讓全行業的目光聚焦到這個87.2平方公里的小鎮。
這里的生活很慢:慢選糧,慢制曲,慢發酵,慢儲藏,這是茅臺鎮堅守的長期主義;人給酒出路,酒給人生路,當地居民正享受著醬酒熱的饋贈;這里的節奏也很快:步履匆匆的客商、一浪高過一浪的投資熱潮以及酒廠緊鑼密鼓的發貨排期。
茅臺鎮的慢,是以匠釀醬的時間沉淀;茅臺鎮的快,是各界搶食醬酒熱的潮涌。慢生活與快節奏的有機統一,讓酒商們在這個黔北小鎮的閑適安逸和高速發展中找到了新的平衡點。
以匠釀醬 一年只夠釀一次好酒
從遵義去往仁懷的仁望高速上,每隔幾座山,就能看見山脊上橫著的巨大廣告牌。與其他城市不同的是,十塊之中有八塊是酒廠廣告,剩下的是房地產和紅色旅游。汽車沿著蜿蜒的公路盤旋而下,當道路兩邊出現密集的酒行店鋪和黃銅爵形狀的路燈時,便抵達了赤水河畔的茅臺鎮。

談及醬酒的奧秘,無論是酒企工人還是當地居民,都能道出一二:好的原料、合適的氣候環境和完整的釀造工藝……但“慢”字,始終是其中的高頻詞匯。
“慢”,是茅臺鎮深入骨髓、融入血液的城市性格,得益于這種慢,成就了蠻聲海內外的茅臺酒。
木心在《從前慢》中說,“一生只夠愛一人”。而對于茅臺鎮的大師們來說,釀酒是不急不躁的慢活,一年只夠釀一次好酒——遵循“端午踩曲、重陽下沙”的季節性生產方式,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30道工序,165個工藝操作環節,在時光的凝練中慢慢“逼出”其中的酒精和其他有機物,歷經1825個日日夜夜,才成為頂級醬香酒,這是歲月的沉淀,也是時間的饋贈,懷揣著對歷史、自然環境和傳統工藝的敬畏之心。
“缺貨、要等”茅臺鎮的生意經
走在茅臺鎮白酒一條街上,空氣里彌漫著無法逃離的酒糟味。踏著青石板路拾階而上,沿途是盛開的三角梅,小青瓦、坡面屋、雕花窗,黔北建筑依照山體往上層層鋪就。街面上除了飯店和旅館,其余都是酒鋪,招牌上寫著各家酒廠的名字,底下附上一行小字:散酒批發、基酒銷售、品牌定制零售……

店家們并不著急招攬生意,三三兩兩相約著在店鋪前打起了撲克,或曬著太陽打著盹,待到客人上門了,先擺上一排聞香杯,慢熏細品完,再細細講述“風來隔壁千家醉,雨過開瓶十里香”的故事。多數人會介紹說,“我們和茅臺的工藝是一樣的”,也有一些誠懇的老板會直說,“茅臺”是很難超越的。
初夏的午后,拍完自家產品的照片,發給春季糖酒會上添加的客戶后,店家黃永強便坐下小酌起來,一下午,他接待了山東、海南、河南的三波客商,有意向的代理商品嘗完酒后買上幾件,等不及的則要求廠里親自看看。他賣的酒從八十多到六百多,你問差距在哪?只得他一句,“醬酒就是要小口慢品,品出人間百味,酒的價值發言權都交給味蕾。”
“現在是賣方市場,客戶都是自己找上門。”這是黃永強入行的第六個年頭,用他的話來說,這種輕輕松松就把生意做了的好日子,他還是第一次經歷,對于指定要某款拳頭產品且量大,黃永強只云淡風輕地回復,“缺貨,要等,不行你再看看其他品牌。”
“老板,上次酒再快遞八件”。陳釗正在打盹之際,微信手機響起,深圳一個客戶下了訂單,他慢悠悠地盤了一下庫存,叫來快遞,寄走貨品。網上聊業務排單,實體店發貨,這種模式,讓陳釗的工作輕松不少。
茅臺鎮的慢,是自然和歷史沉淀的厚度,是以匠釀醬的城市個性,也是醬酒商們的生意經。
一醬難求 催生搶酒潮涌
茅臺鎮還有從慢里踏出的快節奏,與世界經濟發展同頻共振、日新月異。
外來者潮涌般掘金茅臺鎮,與本地居民的淡定悠閑不同,他們在這里很容易辨識,行色匆匆、四下張望的人八成就是,馬不停蹄輾轉于各大酒廠,說著各地口音的話語,比較著各家酒廠的優劣勢,身處醬酒熱潮中的人,都在今天的利益喧囂中暢想明天的盛大。

頭部品牌供不應求,腰部品牌渠道惜售,誰手里有醬酒誰就掌握了財富。經銷商們快步涌入茅臺鎮,試圖源頭上“搶”貨;有資本實力的投資者,更是躍躍欲試,試圖參與到生產、流通端,買酒廠、購股份,忙得腳不沾地,也讓醬酒熱步入快步上升的通道。
在各大酒廠門口,貴C牌照的車不再是唯一主角,川、魯、豫、粵等牌照的汽車行駛其間。深耕白酒領域的上海某拍賣行老板范甘品,已然記不得這是本月第幾次飛來茅臺鎮,在最近幾年的時間里,他是這里的老面孔,有時帶朋友來買酒、有時為投資、考察牽線搭橋。用他的話來說,現在沒有比醬酒更好的投資標的了,基酒存量、酒池數量、品牌認知度等都是考察的范疇。五月中旬,他帶著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朋友相繼考察了大大小小的五個酒廠,一個不滿意再走下一個。“也不敢猶豫太久,基礎好、愿意賣掉的酒廠很稀缺,醬酒熱又能持續多久,誰都沒把握,我們是抱著搶的態度來的。”范甘品說。從去年開始,茅臺鎮的基酒價格翻了一倍,但投資者購買酒廠的熱情未減半分。
一醬難求,不少酒商還提高了代理商門檻,如某品牌的代理商首批打款50萬享受市級經銷價,補貨不少于10萬,首批打款20萬享受縣級經銷價,補貨不少于5萬,并要求貨款到賬再安排發貨排期。即便如此,全國多個代理商依然瘋狂補貨。
為了盡快排單補貨,茅臺鎮的酒商們使出渾身解數。“五一期間我們的釀酒師傅一直堅守在崗位,斷貨之后緊急補貨,今天可以發貨了。”一酒廠老板告訴酒業家。據說,國臺、釣魚臺等熱銷單品的排期,有些甚至排到了數月之后。近半年里,在貴州各大招聘平臺上,各大酒廠的招工的廣告刷屏朋友圈,如5月20日,茅臺貼出招聘335人的招聘啟事、多彩貴州酒招聘多人,均集中在釀酒、生產環節的崗位。
另一方面,借著醬酒熱潮,走出去馬不停蹄地進行產區品牌推介已是茅臺鎮酒企老板們的一致選擇。“西安狂風驟雨,半夜三更,我們趟水,修展位,晚上,我爬火車回茅臺。”在參加完遵義市(仁懷市)酒業協會·名優酒企神州行活動后,仁懷青年商會會長唐輝,發了這樣一個朋友圈,將醬酒市場做得更大更強,已成為酒商們的底層邏輯。
走在大街上,你能觸摸到茅臺鎮經濟發展強有力的脈動和城市生長的向上力,醬酒的強熱度不斷催生發展快節奏,聚寶盆效應逐步升溫:全國每兩瓶醬酒,便有一瓶產自仁懷;貴州茅臺2020年日賺1.3億;椰島牽手小糊涂酒業、水井坊加持國威,修正、全球佳釀等百億資本逐鹿萬億醬酒藍海市場……一同推動了茅臺鎮和醬酒的持續升溫和快步發展。

夜幕時分,紀念茅臺酒獲得“世界名酒”榮譽時刻的1915廣場上,居民們隨著音樂律動跳起了廣場舞,客商們憑欄遠眺處,對岸幾十個酒廠招牌在各種樓房頂上發出光來,照亮整片峽谷。廣場一側,“蜀鹽走貴州,秦商聚茅臺”的金色字體在夜燈照耀清晰可見,只是,復刻古時繁華的茅臺鎮,此刻再次客商云集,卻是因為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