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糧味
所謂”生糧味”也就是醬酒在剛取酒時出現的類似糧食香的味道。隨著時間的流逝,”生糧味”會逐步褪去。基本存放2年以上的醬酒是不會出現生糧味。如果在成品酒中喝到了生糧味,那就證明該款酒水是沒經過窖藏升華的。
油哈味
所謂”油哈味”是專業酒師對酒體出現明顯油味、并產生過期食品的木訥感的一種瑕疵味道的稱謂,被列入低端次品范疇。這也是生產過程中質控不到位產生的,早期酒廠為節約成本用橡膠管做廠區管道系統,酒體和管道發生腐蝕后容易產生此味道。
水臭味
這種酒體聞香明顯感受水味過重,缺乏醬香的圓潤飽滿度,在水味的背后夾雜著反臭的味道,這是極度低端的瑕疵酒體,一定要遠離,一般工藝把控到位的大廠很少發現。
酸臭味
酸高是醬香型酒的一大特點, 許多醬香酒喝起來感覺并不酸,那是因為其中的甜、苦、 曲味中和了酒體酸味,使之呈現出一種厚重的感覺。 因此對于大曲醬香酒, 其酸更多是襯托酒體及風味展現的作用。 對于酸味過重的醬香酒,其實是一種失格,有的是因為一、二倫次酒加入過高,有的是在釀造過程中質控不到位,導致糟醅感染雜菌。對于這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的酒口感中往往有酸澀的感覺, 第二種情況往往是酸餿、酸臭并帶有異雜味。一般對于大廠醬酒, 第二種情況極少出現。
腌菜味
喜愛醬酒的朋友,多半聽說過醬香酒中的”腌菜味”。 其實”腌菜味”異嗅是醬香型白酒中經常出現的一類質量缺陷。 其產生的主要原因是酒廠在釀酒過程中質控與監督不到位,攤涼不均時所產生的”團狀” 變質酒糟混入所致。此類情況多出現在中、小型酒廠,像茅臺酒廠等質控嚴格的大型釀酒廠出產的醬香酒是沒有腌菜味的。目前,市場上不少不良酒企,利用腌菜味冒充茅香味,欺騙消費者。
糖化酶味
糖化酶也被稱為葡萄糖淀粉酶, 是一種常用的釀酒催化劑,主要用在”碎沙”酒的生產中。標準的醬香酒是以大曲為催化劑,與高粱的比例為1∶1,出酒率約在30%左右,使用糖化酶替換酒曲后,由于糖化能力強,沒有培菌過程,不用消耗高梁中的淀粉給釀酒微生物進行代謝,從而使出酒率提升至70%以上。從理化指標來看,用糖化酶代替酒曲生產出來的酒,酸和酯的含量極低,達不到國家標準。其酯香幾乎為零,甜香反而過重,導致口感甜而發膩、后味猶如吃了一大口糖精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