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有個成語叫做“過猶不及”,意思是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合適的。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好這個“度”。在人類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酒作為人類文明延續(xù)的一個特殊符號,因為恰到好處的飲酒,留下了不少傳奇佳話尤其是文人墨客更是留下很多傳世佳作。而在當(dāng)代,酒的類型、酒的品質(zhì)更是豐富多樣,要保證酒的品質(zhì)好、要保證喝酒喝得好,不管在釀造過程中還是品嘗鑒賞上,都需要深諳分寸之理。

作為中國白酒傳統(tǒng)釀造工藝中最為復(fù)雜的醬香酒,需要遵守嚴(yán)格的工藝程序。從下沙時的高粱破碎率,潤糧、蒸糧時間、攤涼溫度、入窖發(fā)酵時長等,每一個步驟都需要注意分寸。而分寸的把握是積年累月下來,對于醬酒釀造工藝的了解和熟習(xí)。工藝不是一串生硬的文字或冰冷的數(shù)字,而是釀酒匠人來自心底真摯的熱愛和堅持。
而喝酒,更需要懂得分寸感。要對自己的身體情況和酒量有個清楚的了解。今天是否適合喝酒、是否開車、能喝多少都需要衡量和把握。喝酒有時候并不是一個人的事情,當(dāng)你喝得爛醉如泥,也要想到有人還在等你回家。心中始終要有一把尺子,君子有時喝,有時不喝。

醬香酒更適合慢飲細(xì)酌,才能品出底子里的高粱、小麥的清幽糧香,才能品出醬香的優(yōu)雅細(xì)膩和余韻悠長。與仨倆好友推杯換盞、把酒言歡,適量就好、盡興就好。一場沒有分寸感的酒局,喝的不是豪氣,而是慪氣,品的不是微醺,而是爛醉,不僅對身體無益,而且也會對心靈無益。把握好喝酒的分寸感,既熱情真誠又不放縱無度,大丈夫的酒杯,也要拿得起放得下。只有這樣,才不辜負(fù)酒的美好!